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依法办理产品质量申诉案件的通知(豫质监法发〔2012〕305号)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依法办理产品质量申诉案件的通知(豫质监法发〔2012〕305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3-04-19 01:15:40  来源: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浏览次数:1827
核心提示:近年来,由职业举报人提出的产品,尤其是食品质量申诉激增。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制发《关于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申诉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法函〔2012〕57号),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省局也反复强调,依法规范申诉案件处理。但仍有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质监部门,由于重视不够,分工不明,对法律问题研究不透,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不强,处理简单,答复随意,导致了大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案件。为进一步督促、指导市、县局提高申诉案件办理质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制定关于依法办理产品质量申诉案件的通知。
发布单位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文号 豫质监法发〔2012〕305号
发布日期 2012-08-2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haqi.gov.cn/sitegroup/root/html/2c28818129e43da5012a84549a4b4588/20130225150714128.html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二级机构:

  近年来,由职业举报人提出的产品,尤其是食品质量申诉激增。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制发《关于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申诉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法函〔2012〕57号),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省局也反复强调,依法规范申诉案件处理。郑州、洛阳等省辖市局能够积极应对,制定申诉案件办理的规范性文件,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法规学习,基本做到了合法合理。但仍有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质监部门,由于重视不够,分工不明,对法律问题研究不透,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不强,处理简单,答复随意,导致了大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案件。为进一步督促、指导市、县局提高申诉案件办理质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当前申诉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依法告知申诉人受理和处理情况

  《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条规定:“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产品质量申诉后七日内作出处理、移送处理或者不予处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诉人。”《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五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诉人。”处理结果依法也应当告知申诉人。实践中,有的单位申诉件在传递过程中灭失;有的单位在收到申诉后未予处理;有的直接作出处理、不予处理、批转下级处理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决定,但没有告知申诉人;有的处理上级机关批转的申诉案件,办结后仅向上级机关报告,而对申诉人置之不理;有的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告知申诉人;有的图省事电话告知,没有留存确凿的证据。

  (二)未能一并处理申诉中的举报、奖励、调解事项

  申诉人经常向质监部门发出“举报申诉书”,要求查处企业涉嫌违法的问题,给自己举报奖励,并由违法企业给予其民事赔偿。《办法》和《条例》也要求质监部门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有的单位只按举报线索处理,未履行调解程序;有的对奖励的规定了解掌握不够,不能正确处理。

  (三)对职责等问题认识不清,或敷衍塞责

  有的单位以申诉人的产品系在市场上购买,质监部门不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为由,对以本辖区内生产企业为被申诉人的质量申诉、销售未经CCC认证产品的申诉一推了之;有的不加分析,简单地以投诉材料字迹模乎,没有实物,不能检测为由不予处理。

  上述种种情形,都可能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职责不清

  由于重视不够,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管理混乱,有的单位申诉件收发、传递屡屡出现问题;有的内设机构间推诿扯皮,不能有效配合,使本应及时处置的申诉案件不能进入规范便捷的办理程序,延误办理时限。

  (二)法律意识淡漠

  有的单位缺乏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对《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信访条例》、《办法》、《条例》等学习研究不够,把申诉当成一般行政事务办理,不能严格遵守申诉的时限、形式、程序规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

  (三)法规、规章冲突,对职能、法律适用等理解不一致

  《办法》和《条例》对申诉处理程序规定不尽一致,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申诉人对部分申诉事项处理职责、食品标识问题的法律适用等认识不一致,也是导致申诉以及行政复议、诉讼、信访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规范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工作的意见

  (一)高度重视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增强全员法治意识、风险意识、程序意识,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质量申诉案件办理机构,规范办理流程,建立完善质量申诉案卷,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及时组织法制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工作能力、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要像办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件一样,重视和规范质量申诉案件办理。对由于不负责任出现工作失误,导致不利法律后果,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完善程序

  质监部门收到申诉件后,要及时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判断是否应当受理,书面告知申诉人受理、不受理、批转下级机关办理、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等决定,送达申诉人。对受理的行政申诉,首先要调查判断是否需要追究行政责任,或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需要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责令召回的,启动相应程序。一般来说,对普遍存在、批量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正规生产企业偶发性的质量问题,选择调解为宜。申诉人和被申诉人都有调解意愿的,质监部门要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场上,在法定时限内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要及时结束调解,告知申诉人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其他途径解决产品质量争议,避免久调不决,给申诉人造成损失。申诉处理结果至迟要在收到申诉材料之日起60日内书面告知申诉人。如在此期间行政处罚未办结,可以先告知其正在办理,待办结后再告知其结果。

  由于《办法》和《条例》等对时限、形式等程序性规定不一致,为避免行政争议,所有事项的告知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受理告知要尽可能在5日内完成;不属于质监部门职责范围的要移送有关部门处理;不受理、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说明理由;其他程序性问题按照律人宜宽,律己宜严的行政合理性原则处理。处理过程中,要立足行政复议和诉讼,留存依法履行职责的证据。

  (三)正确处理职责和法律适用问题

  申诉受理职责与监督职责一致,有权监督,就有职责处理申诉。质监部门对以本辖区内生产企业为被申诉人的质量申诉应当受理,不得以产品系在市场上购买,质监部门不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为由不受理。对质监部门是否有权查处销售未经CCC认证产品的问题,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间认识不尽一致。鉴于我省根据国家认监委要求开展过此类案件查处,在生效判决认定质监部门无行政执法权,或者上级部门有明确规定之前,对以本辖区销售商为被申诉人的无证销售的申诉,以受理为宜。

  法律适用上要坚持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对被申诉企业存在的食品标识问题,如果《食品安全法》有明文规定的,适用《食品安全法》;如果《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具体、不明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3号)有明确规定的,适用《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对申诉人的举报奖励要求,属于一般产品的,按照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的通知》(财行〔2001〕175号)有关规定处理。对于食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政办〔2012〕17号 )有关规定处理。

  国家质检总局有不同规定的从其规定。质量申诉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省局联系。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年8月28日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377)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39908) 法规动态 (2741)
法规解读 (2635) 其他法规 (50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4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