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关于印发《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种植字〔2014〕6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种植字〔2014〕6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4-07-09 09:45:13  来源:山东省农业厅  浏览次数:1599
核心提示: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各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市、区)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4〕19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省厅制定了《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发布单位
山东省农业厅
山东省农业厅
发布文号 鲁农种植字〔2014〕6号
发布日期 2014-05-20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www.sdny.gov.cn/art/2014/5/20/art_3_368182.html
  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各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市、区)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4〕19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省厅制定了《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业厅
 
  2014年5月20日

  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4〕19号)要求,为切实搞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加快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新、集成、推广,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为全省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高产高效可持续新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滕州市、汶上县、泰安市岱岳区、齐河县、临邑县5个县(市、区),按照不同产量目标、不同经营规模,示范推广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夏玉米精量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边集成、边示范、边完善,创出一批科学、适用、能推广的技术成果,培育一批科研生产骨干力量,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为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每个试点县建立1万亩模式攻关核心示范区,集中开展高产模式攻关,在模式攻关基础上,逐年扩大推广面积,实现试点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 Kg以上、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50 Kg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单产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粮食增产95亿斤以上。
 
  二、责任分工
 
  (一)小麦增产模式攻关任务
 
  实施县(市、区):滕州市、汶上县、泰安市岱岳区首席专家:于振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省厅负责人:王登启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各市负责人:战振强  枣庄市农业局局长
 
  曹  旭  济宁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韩志强  泰安市农业局局长
 
  各县责任人:远义彬  滕州市市长
 
  王宏伟  汶上县县长
 
  张  韧  泰安市岱岳区区长
 
  攻关联络员:鞠正春  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二)夏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任务
 
  实 施 县:齐河县、临邑县
 
  首席专家:董树亭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省厅负责人:王登启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各市负责人:郭平银  德州市农业局局长
 
  各县责任人:王晓东  齐河县县长
 
  林春元  临邑县县长
 
  攻关联络员:柴兰高  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三、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
 
  (一)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集成推广优良品种+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旋耕整地+宽幅精播+机械镇压+浇越冬水+重施拔节肥水+机械喷防+机械收获。1.选择高产稳产多抗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合理布局,统一供种。2.秸秆还田。前茬是玉米的地块,收获后及时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秸秆长度5cm左右,均匀抛洒地表。3.施足底肥。根据产量目标、土壤肥力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4.深松深耕和旋耕整地。3年深松(耕)1次,深耕25cm以上,深松30~40cm。深松或深耕后及时合墒,机械整平。旋耕耕深12cm以上, 旋耕两遍。整地时打埂筑畦,畦宽2.5~3.0m,畦埂宽40cm。5.适期宽幅精播。用小麦宽幅精播机播种,行距23~26cm,播种深度3~5cm。在适宜播种期内,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5~18万,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6万。6.机械镇压。根据不同镇压器机型,在播种后和春季用动力机械镇压两次,踏实土壤,弥实裂缝,保墒防冻。7.浇越冬水。于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开始浇冬水,每亩灌水40m3。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8.重施拔节肥水。大穗型品种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中穗型品种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群体偏大的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时追肥浇水。每亩追施纯氮(N) 7~8Kg。每亩灌水40m3。9.机械喷防。小麦3~4叶期,机械化学除草。起身期,旺长麦田或株高偏高麦田适时化控,提高抗倒伏能力。在起身期至拔节期,重点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叶蜂、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10.一喷三防。在小麦穗期选用适宜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各计各量,现配现用,机械喷施。要特别重视防治赤霉病。在小麦抽穗达到70%以上、小穗护颖未张开前,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脂等药剂进行首次喷药预防,在小麦扬花期,再次进行喷药。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11.机械收获。在籽粒蜡熟末期至完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及时收获。
 
  (二)夏玉米精量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集成推广高产耐密品种+贴茬机械精量直播+科学运用肥水+一防双减+适期机械晚收。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耐密、抗倒、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品种。2.精选种子。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要求种子纯度≥98%、种子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3%。同时必须为包衣种子。3.秸秆处理。小麦收获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4.贴茬机械精播。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当天或第二天,采用转勺式玉米精播机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cm,播深5cm左右。以密度定播量,播种密度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15%。粗缩病重发区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延迟播期。5.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草胺·莠去津、50%乙草胺等除草剂)对水进行封闭除草。或在玉米出苗后至六叶前,用48%丁草胺·莠去津(或4%烟嘧磺隆等)对水喷雾,进行除草。不重喷、不漏喷,并注意用药安全。6.科学施肥。播种时,用带有施肥装置的播种机带施底肥,每亩施纯氮(N)、磷(P2O5)、钾(K2O)各6Kg左右,硫酸锌1.5Kg,或带施玉米专用肥、缓释肥,肥料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和烧苗;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间,每亩追施纯氮(N)7.5Kg左右、钾(K2O)7Kg左右,在距植株10cm左右处开沟深施,深度10cm左右;开花期每亩施氮素3Kg左右。7.防旱防涝。如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苗期如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水;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要保证排水干道和田间排水系统畅通,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8.一防双减。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普遍防治一次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9.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10.适期机械晚收。在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尽量晚收。待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般地块在9月底10月初收获,播种较晚的地块和种植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地块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
 
  四、开展重点科技攻关
 
  针对区域性增产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组织开展小麦、夏玉米科技攻关。
 
  (一)小麦科技攻关
 
  小麦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选育攻关。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倒伏、抗旱涝、抗赤霉病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力争到2020年,选育1~2个突破性的新品种。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攻关。重点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筛选高效低毒防治药剂,最佳防治时间、实用高效喷药药械等试验研究,优化集成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有效遏制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将其危害损失降为最低。
 
  小麦高产高效群体构建与定量调控技术攻关。针对高产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群体增大、易发早衰或贪青、穗粒重降低等问题,开展促低位蘖成穗、增加穗粒数、调控群体数量栽培技术攻关,促群体达到数量足、结构好、功能强,实现防早衰、防贪青、促积累、促灌浆、提高穗粒重。力争到2020年,小麦增产10%以上,肥水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实现小麦产量、肥水利用效率协同提高。
 
  土壤肥力及生物肥力快速持续提升技术攻关。重点从还田玉米秸秆快速腐解技术、激发式秸秆还田改良耕性和培育地力技术、添加微生物菌剂快速提高土壤生物肥力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攻关研究。
 
  小麦“两深一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攻关。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增强小麦抗逆防衰能力为核心,通过集成苗带旋耕深松+肥料分层深施+等深浅播+苗带镇压+节水灌溉等技术,实现小麦苗全、齐、匀、壮,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建立强大根群,提高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二)夏玉米科技攻关
 
  玉米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及防控措施攻关。重点研究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玉米螟、黏虫、小斑病、茎腐病、锈病等病虫灾变规律,协调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强化统防统治与联防联控措施。
 
  玉米高产耐密宜机收新品种选育攻关。重点选育中早熟、耐密、抗倒、抗逆、高产、优质、籽粒灌浆和脱水速度快、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品种。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关。研究以玉米机械收获为重点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包括深松深耕、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收获等技术,研发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不同生产环节的配套机械。
 
  玉米底施肥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利用新型多功能玉米播种机,播种时带施底肥,一次性施用缓释肥和多种微肥,单粒播种,省去间苗、追肥用工;宽行窄株,解决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通风透光问题;化控防倒,适期晚收,确保高产稳产、节本增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以王登启副厅长为组长的山东省高产创建及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协调指导组,统筹协调模式攻关工作,协调指导组下设立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和成效宣传。具体工作由省厅种植业管理处牵头,厅属有关单位参与。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市、县(市、区)要成立专门实施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措施到位,确保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顺利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按照农业部要求,高产创建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对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支持。积极争取省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支持试点县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加大配套资金支持。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项目,集中在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区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应。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足额拨付,不得挤占、截留、挪用,一经发现及时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按程序作出处理。
 
  (三)健全攻关机制。由政府主导,以农业部门为主体,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科研推广单位的技术支撑作用,充分整合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各行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行政科研结合、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协同攻关新机制。省里分别成立小麦、玉米增产模式攻关专家指导组,组织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方面的专家联合攻关,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融合。扶持发展专业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加强督导考核。省厅将对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市、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测产验收,保证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增产模式攻关目标任务。一是加强跟踪调度。对各试点县(市、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导,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年终报总结”的调度机制,及时跟踪攻关进展,确保有力有序推进攻关任务。二是信息报送。每个试点县(市、区)要确定一名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信息联络员,及时报送增产模式攻关实施中的做法经验、问题困难、进展成效和意见建议,每月至少报送两期。三是绩效考核。省厅组织制定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方案,对各试点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及时通报评估结果,将增产模式攻关作为考核评优和下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农技人员、农民、企业、媒体等共同关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发挥试点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做好项目总结。各试点县(市、区)要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测产结果和典型经验等材料,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年度总结工作,及时报送省厅种植业管理处。
 
     附件下载:1.山东省高产创建及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协调指导组山东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专家指导组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
 
  夏玉米精量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
 
  
 地区: 山东 
 标签: 农业 粮食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1376)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39898)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635) 其他法规 (50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90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
 
Baidu
map